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红色教育培训基地

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红色教育培训基地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13303715399           13213236000
南水北调移民精神
移民精神红色培训
南水北调精神培训基地
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培训

培训问答

TEACHING RESOURCES

培训问答

东线穿黄工地上的苦乐年华

  高峡出平湖,天堑变通途,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浪漫的构想与雄伟的气魄。南水北调东、中线工程作为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配置、东西互济的战略性基础工程,历经几代领导人的关怀,最终形成了以“四横三纵”的总体布局。回眸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,成千上万水利建设者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,一个个瞬间、一段段记忆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

  技术攻坚


  从长江提水北上,黄河就成为横亘于前的天然屏障,排除万难穿越黄河,成就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在齐鲁大地上的历史性“聚首”,是摆在山东南水北调建设者面前的重大难题。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位于山东东平和东阿两县境内。东线有两个关键性“咽喉”工程,一是滩地埋管,二是“穿黄”。滩地埋管虽不比“穿黄”的工艺难度大,但在黄河周边软土富水条件下建造地下长城,其艰难和困苦,只有经历者才能体会。


  滩地埋管施工从2008年7月开始着手,进场后项目最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。这个项目合同额约4868万元,大约有2000吨钢筋,约占合同额的1/4。2007年和2008年国内建材价格浮动很大,当时我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南区滩地埋管Ⅰ段项目主要负责人,带着项目技术骨干多方咨询,不知开了多少次调研会,最后一致认为,应该趁着钢筋价格低全部购置该项目所有钢筋原材料。批量采购,如果价格上涨,将给整个项目及公司带来很被动的局面。公司上下,哪怕就是勒紧裤腰带,也要把这笔钱凑够,抓住时机进齐了全部钢筋,解除了整个项目的后顾之忧。


  东线穿黄工地上的苦乐年华除了资金,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,主要涉及模板台车、机制砂的使用。滩地埋管工程虽然技术难度没有“穿黄”大,但埋管为内圆外城门洞形式,模板采用平面和弧面组合大型钢模板,混凝土立模和入仓困难,在国内属于首次,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。按照工期节点要求,2009年4月底滩地埋管主体必须完工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我带着公司多名技术骨干会同项目主要负责人,去多地学习,最终商定先购置两台模板台车(一台拼装式,一台液压自行式)。然而,模板台车的施工工艺也不尽相同,在发轫之始组装式模板的短板就暴露出来,拆装模速度过慢,效率远远不及自行式台车,无法保证工期节点目标。如果再上一台模板台车要花费100多万元,而且这些台车购置后将来很难有类似项目再重复利用,会造成极大的浪费。对于当时项目来说,真是两难的抉择。


  那一阶段,我天天吃住在工地,和一线管理、技术人员共同商讨对策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探索,在模板组装和混凝土浇筑的环节上有一定的创新和改进,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另外,我们还发现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在于内模利用率上,如果再上一套液压自行式内模,只要调度合理,完全能实现外模的合理循环利用。这样只增加一台自行式内模,我们效率就能提高了一倍。


  技术上的难度不光体现在施工上,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。混凝土拌合站负责整个工程混凝土供应。由于机制砂在山东省水利工程初次使用,受原材料限制,由石灰岩类(包括其尾矿)生产的人工砂,其外观与天然砂明显不同,特别是干法生产原状人工砂(只要石粉含量在10%左右时),看上去就像都是石头(或土)一样,使人不敢使用。实际上,如果检测一下,石粉含量并不很高,只要正确使用,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。但由于传统的习惯,此种人工砂不能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。


  为此,我们组织了多名省内外专家,分析国内机制砂生产和市场前景,对机制砂和天然砂性能进行比较,总结机制砂的生产工艺过程,提出了机制砂技术控制指标。对拌制混凝土黏聚性差,存在泌水现象等问题,在生产和试验过程中,调整机制砂混凝土拌合时间、机制砂中石粉含量、外加剂品种及掺量参数。现场生产使用证明,我们研制的机制砂配合比,能够满足滩地埋管混凝土强度、抗渗、抗冻及耐久性指标。


  苦乐华年


  回忆起那段苦乐岁月,总是让人充满力量和催人奋进。2008年的夏天,当我第一次踏上东平县斑鸠店镇那片萧索的黄河滩区时,满目都是丛生的杂草和斑驳的水洼,顿时心潮难平,这得需要花费多大代价才能完成基坑开挖的艰巨任务啊!


  项目地处黄河滩区,地下水位较高,土质大都为黄河淤积粉细沙土。在这种条件下,我们组织人员顶着40℃高温,24小时不间断降水作业,直到10月底地下水才被完全控制住,年底具备验收条件。


  由于降水耽误了不少时间,当时又面临过年,人心有些浮动,很多作业队伍都撤场了,但工期节点要求不能变。我分析排查了现场情况,果断要求项目部全员取消休假,必须全部坚守阵地,作业队伍增派人员24小时不间歇施工,尽快打开局面。寒冬腊月里,我指挥施工单位在基坑支上暖棚,点上炉子,在确保温度和质量的前提下,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突破瓶颈,终于在春节前完成第一节埋管混凝土浇筑工作。


  2010年,正是热火朝天大干抢工时期。6月前后,我要求三标段施工单位加班加点,合理安排工期,全面做好尾工施工组织。他们在穿黄所有标段中第一个完成了施工任务,可谓打了一个漂亮仗!


  在穿黄工地奋战的那段日子里,赶工抢工,处理各种棘手的资金、技术甚至阻工问题已经轻车熟路,寒来暑往,与施工人员在板房同吃同住更是家常便饭。夏日在坝顶上蹲着和大伙一起喝白开水吃包子,冬夜穿着大棉袄在工棚里将就过夜。遇到阻工事件更是全员齐上阵,多方协调奔走,和风细雨多管齐下,为了能顺利进场不知费了多少心思。我深知东线穿黄不比中线穿黄,我们的投资少,情况复杂,条件艰苦,挑战和压力大,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努力,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。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,我们创新的滩地埋管技术优化设计方案、机制砂生产工艺及技术指标控制研究、混凝土混合比研究,以及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并实施的一整套集黄河滩地深挖方施工、强降排水、混凝土制造与运输、模板制造等先进工艺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,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,并被相关行业学习借鉴。


  时间过去了十几年,尽管经历了地貌改换和人事变动,奋战在穿黄滩区工地上一幕幕仍然是最值得我珍惜的宝贵财富。


注:本文转载自南水北调精神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  • 返回顶部
  • 售前咨询
    18637199685
  • 电话咨询
    13303715399
  • 官方微信
    二维码